作為中國第一大河,長江用占全國總量35%的水資源,全流域支撐起占全國總量40%人口和生產總值,不僅是十分重要的種質資源庫,更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,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。
然而,在氣候變化和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疊加作用下,長江流域內“水資源—水生態—水環境”關系緊張,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。
為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12月26日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。這部法律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。
長江保護法包括總則、規劃與管控、資源保護、水污染防治、生態環境修復、綠色發展、保障與監督、法律責任和附則9章,共96條。長江保護法的******施行將形成保護母親河的硬約束機制。
長期以來,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,是我國重化工產業的集聚區,區域內環境風險點多,且30%的環境風險企業位于飲用水源地周邊5公里范圍內,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積性、疊加性和潛在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。
多年的數據顯示,長江經濟帶面積雖只占全國的21%,但廢水排放總量占全國的40%以上,單位面積化學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1.5至2.0倍。
為了推動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,我國在多方面對長江流域進行了保護。2019年10月,生態環境部召開常務會議,審議并原則通過《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辦法(試行)》。
會議強調,要以全面實現水環境監測預警為目標,加快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,不斷完善自動監測管理和技術體系,切實提高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,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。
2018年10月,生態環境部印發《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(2016-2020)》?!兑巹潯芬?,到2020年,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,優良水體有所增加,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到良好,其他流域總體水質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改善。
目前,長江流域已經增設了780個跨界斷面,新建或改造66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質控應急監測平臺,積極推動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監測。同時,我國專門制定******《長江生態環境無人機遙感調查工作方案》和長江入河排污口監測方案,對于監測工作進行指導和規定。
此外,隨著物聯網、云計算和智能應用等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加速集成,網絡和智能的發展也為長江水質監測注入了新的動力。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程大學教授侯立安院士提出,可以利用衛星遙感、智能傳感等技術,研發水系統全過程監控機器人,重點研發水監控無人機、樣品采集機器人、多功能水質監測機器人、水設施巡檢機器人等智能監控裝備,實現長江流域的污染源排查、水問題快速識別和水質預警預報等功能。
為保護長江水環境,長江保護法加大對長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、監管力度,規定了有效控制總磷排放總量、提高城鄉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等。水質監測作為水環境質量的指向標,將在市場中率先發力,水質的需求量也將不斷增長。